越灭吴之战
春秋后期,当中原诸侯的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吴、越两国实力逐渐增强。首先崛起的是吴国,楚国为了制约吴国,积极扶植越侯允常,使得越国力量迅速壮大,从而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
见于《春秋》记载的吴越交兵共有十次。第一次为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国进攻越国,一个越国俘虏后来担任吴国的“阍”(警卫),负责看守船只,吴王馀祭去观赏船只时,被此阍以刀刺杀而死。第二次是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鹊岸之战,越大夫常寿过率军协同楚国攻打吴国。第三次是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灭巢与钟离之战,越国的公子仓赠船给楚平王。第四次是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檇里之战,吴国进攻越国,开始对越国用兵。史墨说:“不到四十年,越国大概要占有吴国吧。越国得到岁星的照临被吴国进攻,吴国必然受到岁星降下的灾祸。”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在柏举之战击溃楚军,进而占领楚国都城郢,称霸东南。于是爆发第五次吴越冲突,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夏,因为吴军主力在楚,越国攻打吴国。其后五次分别是槜李之战(前496年)、夫椒之战(前494年)、越袭吴都之战(前482年)、笠泽之战(前478年)、灭吴之战(前475年—前473年)。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其子勾践即位为越侯,不久改称为越王。吴王阖闾以此为借口大举攻越,反被越军大败于槜李(今浙江嘉兴)。阖闾不久因伤身亡,临终前嘱咐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准备兴兵伐越,得知消息勾践不顾范蠡等人反对,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以吴国精兵迎战,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军,占领越都会稽,并将勾践围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献上美女西施,并重金贿赂吴太宰伯嚭。虽然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急于北上和齐国争霸的夫差最终采纳了伯嚭的意见,答应越国议和。战后勾践依约为夫差作奴仆,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3年后夫差将勾践释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发誓复仇灭吴,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同时重用范蠡、文种等人,国力得到恢复。而夫差却把目标放在北进中原,并在期间发动一系列旨在称霸的战争(公元前489年吴攻陈城父之战、公元前487年吴攻鲁夷之战、公元前485年吴舟师攻齐之战、公元前484年艾陵之战等),并且听从伯嚭的谗言杀伍子胥,而对勾践却没有半点防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