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辉首度回应“渣渣辉”外号,态度超淡定:大家闹着玩没关系

2025-11-18 21:19:23

如果要说这些年娱乐圈里最“顽强”的一个网络梗,“渣渣辉”绝对榜上有名。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广告代言,却能在网友手中玩出花样,从表情包到鬼畜视频,从广告台词到流行语,几乎成了一个“互联网纪念碑”。而这背后的主角——香港演员张家辉,却始终以一种温和的态度面对它。

最近,他在采访中再次回应:“大家只是闹着玩,虽然我没有鼓励,但我也没有反对。”短短一句话,既有幽默,也有豁达。那份从容,正是一个好演员的底色。

一、一个口音造就的“传奇梗”

时间回到2017年。那时张家辉代言了一款网络游戏《贪玩蓝月》。广告台词原本很简单:“我是张家辉,贪玩蓝月,我们不见不散。”但因为他浓重的香港口音,这句普通话被网友听成了——“我是渣渣辉,探碗蓝月,我们洗贱不散。”

那一瞬间,网友的创作热情彻底被点燃。“渣渣辉”三个字带着天然的喜感,既像自我调侃,又有点萌萌的反差感。很快,这个发音偏差被做成鬼畜视频、剪辑短片,甚至成了广告模仿的模板。

二、“渣渣辉”的自嘲,让网友看见另一面

2018年,在宣传电影《低压槽》的直播中,张家辉就曾大方地说:“叫我渣渣辉的人,你们不要忘本,赶紧去买票,照顾我渣渣辉。”这句话不仅让现场笑成一片,也让网友感叹:“这才是有智慧的艺人。”

展开全文

其实,张家辉一路走来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从小角色到影帝”的逆袭传奇。早年在香港影坛摸爬滚打十多年,无人问津,直到凭借《证人》《激战》等作品拿下金像奖影帝,他才真正证明了自己。

这位靠实力闯出名堂的演员,没有被“玩梗”冒犯到,反而选择用幽默化解。对他而言,“渣渣辉”只是网友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何必认真计较?

三、从“玩梗”到“文化符号”:网友的幽默,也是一种亲近

如今的互联网,梗文化已经成了沟通方式的一部分。网友用玩笑的方式拉近与明星的距离,“渣渣辉”之所以能火七年不灭,是因为它带着一种“无恶意的好感”。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口音的差错,不是嘲笑,而是一种亲切。张家辉那种略带港味的普通话,反而成了两地文化交流的一个小窗口——它既体现出香港演员融入内地市场的努力,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乐趣。

四、张家辉的态度:不反对、不鼓励,但足够大度

在2025年10月的最新采访中,当被问到对“鬼畜视频”和“渣渣辉”称呼的看法时,张家辉依旧保持一贯的平静:“没什么看法,大家只是闹着玩。”

他没有顺势营销,也没有刻意撇清,反而轻描淡写带过。这种处理方式,看似简单,其实极有智慧。因为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很多人选择“蹭热度”或“避话题”,唯独他选择“随它去”。

结语

从“我是渣渣辉”到“大家只是闹着玩”,这场跨越八年的网络趣事,其实是一场“幽默与气度”的较量。有人拿它当笑料,有人拿它当回忆,而张家辉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教会了人们什么叫从容。

他用笑化解了尴尬,用松弛抵挡了流量的浪潮。或许,这就是一个真正演员的智慧——能让角色发光,也能让玩笑变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