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吞金为何会死?是金子有毒吗?那为什么还流行金箔食物?

2025-07-25 13:43:29

其实,古人所吞食的生金,与现代人服用金箔,差别很大。高中物理明确介绍过,黄金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这种金属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毒性。然而,没有经过提纯的生金,包括金矿石才含有毒性。

据科学研究,人们佩戴的金首饰,包括手镯、戒指、耳钉,是通过多个程序炼制之后的纯黄金,没有经过炼制的生金含有水银蒸汽,水银蒸汽是剧毒无比的一种物质。

之所以尤二姐吞完生金,立马暴毙而亡,还是因为她所吞食的黄金比重较大,下坠压迫肠道,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内分泌的胃酸(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又无法溶解黄金。

因此,古代吞金自杀者,是因肠道疼痛难忍,受尽折磨而死,并不代表黄金本身有剧烈的毒性。

中国秦汉时期,古人把所有呈金色的金属统称为黄金。比如铜以及经过简单提炼的铅皆呈金色,古人所说的吞金自杀,也包括吞食铅、铜这类有毒金属。不同于黄金,铜和铅吞下去之后,也会直接导致死亡。

这几年,也有不少为情所困的小青年,一时想不开,效仿古人选择吞金自杀。由于现代医学条件发达,吞金者及时送往医院,医生会使用核磁共振,先观察被吞黄金体积有多大?若体积较小,让患者自行排泄而出。体积较大,需要对患者进行剖腹手术,取出黄金。

这样说来,古人吞金自杀时,并不是单纯吞食生金和未经提纯的金矿石,他们是吞食大块黄金,造成体内大量出血。古代医学条件简陋,体积较大的金块,或其他金属被吞食后,造成肠道下坠堵塞,从而形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患者就会被活活地痛死,不大可能会得到及时救治。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规定,可将适量黄金作为食品添加剂。所谓食用金箔,只是起到装饰作用,让食物本身更吸引眼球,赚足噱头。

商家制作食用金箔时,先把纯金经过10多道工序进行精细加工,制作出薄如蝉翼的金箔。这种金箔的厚度只有1/万毫米,比一张普通的a4纸还要轻薄上百倍。

由于这种食用金箔体积小,且经过反复提纯,稍微加上点小剂量,放在食物中,则不会对人体构成直接危害。

还有一点,《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尤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

古人也会用黄金用药,达到通五脏邪气,使患者身体舒健的效用。因此可以断定,服用过量的黄金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食用金箔,是因为经过反复提纯之后,已无任何危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乐应该是不少同学从小喝到大的一种饮料,但大人们常以可乐对人体有害,禁止我们喝可乐。

通过医学研究,只有长年累月,喝下过量可乐,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定时定量,稍有节制地喝可乐,其实不会对人体有太大影响。

古人吞食黄金和现代人食用的金箔,就是存在剂量和提纯方面的不同关系。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金箔酒、金箔大餐,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可控的范围内加入金箔,会提高食物档次,仅此而已。

黄金本身并不具有毒性,服用过量黄金,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商家只是为了赚钱,推出金箔食物,他们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往食物里添加过量金箔,导致人体危害。

至于成人一天最多能够吃多少剂量的金箔?还需要相关部门通过科学研究做出规定。

所以说,不管是金箔,还是古人吞食的生金,只有吃多了才对人体才有危害。掺杂金箔的食物,唯一比普通食物多了点东西,那大概就是金钱的味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