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往事(六十六):大襟袄与缅裆裤
过年往事(六十六):大襟袄与缅裆裤
(2017-02-05 13:01:15)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http://s6/middle/002mKLwWzy78xGLVKYZa5&690
大襟袄与缅裆裤,原本是居住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满族人的服饰。其之所以在中原广大汉族地区甚至在我的家乡苏北里下河流行并持续几百年,应该是满清入关、统治中原之后,在全国尤其是汉族地区强行推广剃发易服政策的结果。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大襟袄与棉裆裤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小时候人们穿着各色大襟袄和臃肿缅裆裤过新年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http://s3/middle/002mKLwWzy78xGLU3ui92&690
大襟袄,是指左右两片衣襟一片宽大一片窄小、大的衣襟从衣领到下摆全部覆盖小的衣襟、纽扣偏在一侧的衣服。按照大襟边沿和系扣的方向,可分为右衽和左衽两种,大襟从左向右覆盖小襟的称为“右衽”、从右向左覆盖小襟的称为“左衽”;按照布料和棉花的层数,可分为一层的单袄、双层的夹袄和加棉的棉袄三种,人们常说的“大襟袄”一般是指棉袄。大襟袄原本男女不分、大人小孩都穿,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后,男人多改穿对襟上衣,但妇女和儿童依然如故直至文革以后。大襟袄的面料和色彩非常单一,中老年妇女多为蓝色或藏青色的扎染土布,年轻妇女和刚出生的孩子多是红底小花的棉布。大襟袄的剪裁方法比较简单,且无论单袄、夹袄和棉袄均大同小异,乡村里的中老年妇女和刚过门的媳妇都能拿剪下刀、铺布即裁,其单袄的剪裁方法是:先将布料抚平,根据衣长把布料横向叠好;再根据布料幅宽和衣宽,确定纵向均折层数,依次剪成前襟、后背、衣袖五片布料;利用边角布匹,剪好衣领和盘扣所用布料;最后将袖底、侧摆、衣领缝在一起,缀上盘扣,一件简单的单袄也就基本做成。缝制大襟袄最复杂的是制作民间俗称“疙瘩扣门儿”的盘扣。盘扣是用折叠缝纫的被称为“袢条”的布料细条编织、专门系结大襟和小襟的纽扣,由疙瘩状的纽儿和圆孔状的扣儿组成,大襟缀制纽儿,小襟缀制扣儿,一一对应,两两相扣。盘扣除了系结大小襟外,还有装点美化服饰的作用,故其花色品种丰富,不仅有几何图形的一字扣、方形扣、三角扣,还有文字图形的吉字扣、寿字扣、双喜扣,更有动植物图形的凤凰扣、蝴蝶扣、蜜蜂扣、蜻蜓扣、梅花扣、树叶扣等。盘扣多为单数,最常见的是五扣,分别缀在领口、肩部、腋下、腰部和下摆。
http://s15/middle/002mKLwWzy78xGLLLwq0e&690
缅裆裤,又称勉裆裤、棉裆裤,是一种裤管很宽、裆裤很大、裤腰很高、下扎绑腿带、上系裤腰带的裤子,有单裤和棉裤之分,人们常说的“缅裆裤”一般是指棉裤。电影《红高粱》中出嫁坐轿的九儿和那些光着膀子、抬着轿子的男人们,下身穿的就是缅裆裤。与大襟袄一样,缅裆裤的面料和色彩非常单一,多是黑色或藏青色的扎染土布和棉布;裤前是没有开门、男女不分,只能从裤裆前是否有尿渍辨别哪是男裤、哪是女裤。缅裆裤前后左右没有裤兜,因为旧时乡下的人们,没有那么多零碎的物件需要带在身上、揣到兜里;没有裤腰扣,因为其裤腰太肥太大,大到甚至可以弯腰将头塞进去还绰绰有余,裤腰扣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腰带也不是现在人使用的皮带,而是一根稍粗一点的布带、麻绳、甚至草绳。缅裆裤单裤和棉裤的的缝制方法大同小异,单裤则更加简单,不需要比照旧裤,也不必考虑腿粗、臀围和腰围等的尺寸,只要大致估算一下腿长,用粉块在扎染粗布或棉布上画出裤子的轮廓,再用剪刀裁出四片裤料并用针线将四片裤料缝制在一起,最后在腰部续接上长四五寸、便于系结裤腰带的白布,一条缅裆单裤就全部缝制而成。人们系裤子时,先把腰部多余的裤腰向中间折叠缅好、再用腰带束腰系上活扣,最后用绑腿带将裤管下部扎紧。男人“方便”时,只要解开腰带并搭在脖子上,将裤子褪至大腿下便可解决。也有男人偷懒,小解时不解裤带,把裤子前方拉下,裤带仍系着裤子的两侧和后部的上腰,解毕后先收缩一下肚皮、再将前端裤腰拉入裤带。如入男女通用的露天茅厕,只要把腰带搭在门旁的土墙上,就能因此起到警示里面有人的作用,从而避免误闯误入造成的尴尬。
http://s3/middle/002mKLwWzy78xGLeBfsd2&690
六十年代的乡下老家,虽然已经解放多年,但乡民们的上衣下裳依然保持着解放之初大襟袄与缅裆裤的习惯和装束,即使过年的新衣旧裳也是如此。男人们大多头带老旧的毛线帽,上身穿着白、蓝、黑色的对襟棉袄,腰带内插一根旱烟杆,下身穿着黑色或藏青色的缅裆裤,小腿扎着黑色绑腿带,脚穿一双黑色圆口布鞋,与老式电影里乡下男人的那种土得掉渣的装束几无二致。女人们则普遍穿着大襟袄和缅裆裤,颜色多是千篇一律的黑色或藏青色,年轻女人的颜色一般要鲜艳花俏一些,心灵手巧又特别爱美的女人,甚至会在胸前绣上一两朵蝴蝶、梅花之类的小花、在袖口和下摆处镶着花边,并常引得其他女人的惊艳和赞誉。哺乳期间的女人给孩子喂奶,掀开大襟就可以把孩子裹进去,甚至不必掀开就可以让孩子从下摆处钻进去,孩子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里,肌肤相贴、舒适惬意,一边吸吮着母亲的乳汁,一边进入甜蜜的梦乡。刚出生的婴儿无论男女都是大襟袄和开裆棉裤,男孩到五六岁后方才改穿对襟棉袄和连裆棉裤。我小时候也是穿着粗布印花的大襟袄和前后开裆的棉裤的入冬天过年,因为吃饭不小心和天气特别冷,稀粥和鼻涕常流到大襟上、浸入棉袄中,弄得大襟坚硬得如同铁板一般,甚至划根火柴都难以点着。早晨从温暖的被窝起床,穿上如铁一样冰凉的大襟袄和开裆裤,简直如同掉进冰窖一般,故总是赖在床上、躲在被窝里不肯起来,每次都要下定决心许多次才会像走上刑场一般的艰难起床。不知何年何月,我突然有了性别意识,看到别的男孩像大人一样穿着对襟棉袄和连裆棉裤,对自己早已习惯的印花大襟袄和前后开裆裤一下产生了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反感和抗拒,母亲只得在让我苦熬一个冬季后在次年新年来到的时候为我做了一套新的对襟棉袄和连裆棉裤,我也自此告别女装、成为男孩。
http://s12/middle/002mKLwWzy78xGL0vpNab&690
大襟袄与缅裆裤,虽是满清强制汉人剃发易服且并不美观的的服饰,但其保暖、护胸、便于妇女喂奶等的优点,则是其在强制推行过程没有引起多少汉人反对并相沿数百年的重要原因。因此,服饰虽是一种体现民族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甚至统治者个人兴趣等的文化,但更多的还是遮体保暖、适应自然和气候环境、便于劳作及生活的衣裳,大襟袄与缅裆裤就是如此。
http://s1/middle/002mKLwWzy78xGLM65id0&690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过年往事(六十五):年糕
后一篇:过年往事(六十七):冻疮与蛤蜊油